特斯拉 (TSLA.US) 掌管 Model Y、Model 3 和備受爭議的 Cybertruck 三大關鍵汽車項目的「靈魂人物」同一天相繼離職,為特斯拉急遽轉向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戰略蒙上陰影。
根據內部消息及領英(LinkedIn)公告,特斯拉 Cybertruck 及 Model 3 計畫負責人 Siddhant Awasthi,與 Model Y 專案負責人 Emmanuel Lamacchia 在同一天宣布離任。
這兩位核心負責人均已在特斯拉任職超過 8 年,是公司內部培養的資深人才,他們的同時出走,使得特斯拉三大核心汽車產品線一夜之間失去了領導核心。
這次事件並非個案。事實上,自 2025 年以來,特斯拉已迎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高階主管離職潮」。離職名單包括前 Model S 和 Model X 專案經理 David Zhang、負責動力總成和電氣工程的高級副總裁 Drew Baglino,以及超級充電站高級主管 Rebecca Tinucci。
就連非汽車業務也未能倖免,Optimus 人形機器人團隊的工程負責人 Milan Kovac,以及客製化超級電腦 Dojo 計畫的負責人 Peter Bannon,也已在年中離職。
這波人才流失,正值馬斯克明確宣示公司戰略重心轉向 AI 與機器人的關鍵時刻。
1 兆美元「對賭協議」與策略轉型
幾天前,特斯拉股東以超過 75% 的贊成票,批准了馬斯克史上最高的薪酬方案。然而,這份價值 1 兆美元的方案並非實際工資,而是一份長達十年的「對賭協議」。
馬斯克承擔了極為嚴苛的 KPI,包括在未來十年內,將特斯拉市值從目前的約 1.5 萬億美元提升至 8.5 萬億美元,增長超過 5 倍。
為達成目標,馬斯克的戰略已從汽車製造商轉向科技巨頭。他明確指出,特斯拉正處於「將 AI 帶入現實世界的關鍵轉捩點」,未來的核心是自動駕駛、Robotaxi 以及人形機器人 Optimus。馬斯克甚至預言,Optimus 未來可能佔特斯拉市值的 80%。
在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幾乎將全部精力放在 Robotaxi、Optimus 和 AI 晶片上,鮮少提及汽車業務。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汽車專案負責人的職責和資源必然面臨重組和重新分配,其地位的尷尬和不確定性,成為促使他們重新規劃職涯的重要原因。
「賣得越多、賺得越少」 汽車業務壓力山大
馬斯克的萬億豪賭面臨的首要挑戰,正是公司賴以生存的汽車業務正在走下坡。
首先,被寄予厚望的 Cybertruck 遭遇現實重擊。該車型規劃的年產能為 25 萬輛,但截至 2025 年 9 月,全球累計交付僅 4.6 萬輛。該車型不僅面臨銷量不達預期的困境,更接連發生大規模召回事件(如飾板脫落、越野燈條鬆動),迫使特斯拉祭出高達 3,000 至 10,000 美元不等的折扣以去化庫存。
在全球市場上,特斯拉也面臨強勁競爭。根據中國乘聯分會數據,特斯拉中國 10 月零售銷售量創下近三年新低,較去年同期驟降超過六成。在歐洲,其新車註冊量亦有所下滑。此外,上月公佈的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三季淨利年減 37%,連續第四個季度獲利下滑,體現出「賣得越多、賺得越少」的利潤控制壓力。
兌現 AI 願景 進入「新陳代謝」期
面對核心高層的流失、關鍵產品的表現不佳,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特斯拉正迎來一場內部的「新陳代謝」期。
對馬斯克而言,在背負著將市值推向 8.5 兆美元的嚴苛 KPI 之下,當務之急是向外界證明,特斯拉有能力平穩度過這場人事動盪期,並且其宏偉的 AI 願景具備可靠且穩定的人才梯隊作為支撐。這場萬億豪賭的最終結果,將取決於特斯拉能否在顛覆性的技術轉型中,同時維持核心業務的穩定與獲利能力。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