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誰會拋售輝達 (NVDA.US) 股票?軟銀執行長孫正義就這麼做了。他出清持有的全部輝達股份,套現 58 億美元,並將這筆獲利轉向押注 OpenAI。孫正義這個布局讓市場備感困惑,但也頗具象徵意義。
這幾年來,OpenAI 和輝達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密。雖然 OpenAI 是一家未上市公司,但輝達卻在過去幾年成為全球最令人興奮的股票之一,而這要追溯到 2022 年底,當時 OpenAI 推出 ChatGPT,震撼了全世界。
在那之前,投資人可能買輝達的股票,是因為相信它的晶片對電玩產業至關重要。但如今事實證明,輝達的晶片其實是 OpenAI 與其他競爭對手打造 AI 引擎的核心零件。輝達成了這波 AI 熱潮最主要的「代表性股票」,自 ChatGPT 問世以來,其股價已暴漲超過 10 倍。
所以,當軟銀這家以「瘋狂押注未來」聞名的公司出清輝達股票時,市場自然會認為這是對 AI 市場發出的某種訊號。尤其是在市場正熱議「AI 是不是泡沫、何時會破」的時候,輝達也因此股價一度下跌近 3%。
但軟銀並不是在撤出 AI,相反地,它是在賣出全球最火熱的 AI 股票,好讓自己能「買進更多的 AI」。軟銀已經向 OpenAI 投入 75 億美元,並計劃很快再投資 225 億美元。
也就是說,輝達提供了讓 OpenAI 得以運作的硬體基礎,但軟銀認為,OpenAI 最終打造出的成果,將比那些硬體「積木」更有價值。在軟銀第二季財報簡報中,可以清楚看到他們是這麼主張的:整份簡報大篇幅地強調 OpenAI 帶來的龐大潛力。
這裡也帶著一點似曾相識的味道。孫正義其實早就玩過類似的戲碼,他在 2017 年入股輝達,兩年後獲利了結、全數賣出,結果錯過了輝達此後幾年瘋狂飆漲的行情。對此,他一直相當懊悔。
但這一次,他換的是另一種賭注:把手中一家公開上市、必須定期揭露財報的公司股份,換成一家由執行長領導的私人公司。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於外界質疑 OpenAI 的估值與財務狀況「脫離現實」這種說法,向來會直接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勃然大怒。
這看起來風險很高,但正對孫正義的味,這看起來風險很高,他一向以大膽下注聞名。在 1990 年代,他搶先押注網際網路並獲得巨大成功;在 2000 年代,他又準確看中阿里巴巴。但他也曾大錯特錯,例如在 WeWork 上。
孫正義這場賭注結局尚不可知,但已經說明了當前市場的特質:這仍是一個「巨頭們願意賣掉穩賺不賠的標的,只為追逐下一個夢想」的時代。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