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將於本周四 (24 日) 美股盤後公布最新一季財報,這將是外界首次深入觀察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上任後的改革藍圖。市場普遍預期,英特爾將連續第四季出現營收衰退,凸顯這位新掌舵者面臨的挑戰仍不小。
根據 LSEG 彙整的分析師預估,英特爾第一季營收預料將年減 3.4%,達到 127 億美元,虧損預期擴大至 9.45 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 3.81 億美元。旗下個人電腦 (PC) 部門營收預料將年減 11% 至 67.3 億美元,資料中心業務則預計小幅下滑 1%,寫下連續第 12 季的衰退紀錄。
近年來,英特爾逐漸喪失其在個人電腦與伺服器市場的主導地位,受到超微 (AMD.US) 與輝達 (NVDA.US) 強力競爭,尤其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表現落後。陳立武於去年 8 月因戰略分歧辭去董事職位,今年 3 月重返英特爾出任執行長,市場高度關注其改革腳步能否成功止血。
陳立武上任後已著手扁平化管理架構,將核心晶片部門直接向他報告,被視為重整營運、釋放資金以投入晶圓製造的起手式。他同時強調將「同等關注」英特爾自研晶片與晶圓代工兩大業務,延續前任執行長基辛格 (Pat Gelsinger) 大力推動的 IDM 2.0 策略。
不過,英特爾在 AI 晶片戰略尚未清晰。其主力圖形處理器 Falcon Shores 目前僅限內部測試,遲未推出具競爭力的旗艦產品。公司近期任命網通部門負責人卡提 (Sachin Katti) 為新任技術長及 AI 負責人,企圖加快布局腳步。
除了內部轉型,地緣政治亦為英特爾帶來不確定性。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總統川普暗示將擴大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儘管目前半導體產品尚未納入,但中國業界近期警告,若遭報復性措施,美產晶片關稅可能高達 85% 以上。中國為英特爾去年最大市場,貢獻約三分之一營收。
分析師指出,短期內英特爾可望受惠於部分 PC 製造商提前拉貨,以避開潛在關稅。根據研究機構 Canalys 資料,全球 PC 出貨量在首季成長 9.4%。此外,英特爾在愛爾蘭等地的晶圓廠,亦有助於降低美中關稅風險。
儘管如此,英特爾在先進製程仍仰賴台積電 (2330-TW)(TSM.US) 代工,能否在自製晶片與代工服務中取得平衡,仍考驗陳立武的執行力。Gabelli Funds 基金經理人蘇山托 (Hendi Susanto) 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陳立武的策略手冊,他是否能讓投資人相信英特爾的逆轉仍有可能。」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