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幣強升引發熱議,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談及此事認為,賴清德政府「高度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因此在貿易上做出讓步。
薩默斯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考慮到台灣與美國的安全關係,賴清德政府「高度重視其與美國關係」而默許台灣在貿易上讓步,降低對美出口競爭力。「這項舉動中是否隱含或明確地存在政治貿易因素,是許多人正努力試圖弄清楚的事情。」
他還指出,由於台灣存在國安議題以及「貨幣浮動匯率」等因素,台灣可能不會為其他國家樹立先例。長期以來,台灣一直採取所謂的「平滑」操作來限制台幣波動,美國財政部已將其列入外匯監控名單。
台幣持續走強將使台灣在美國市場的出口競爭力下降,有可能縮小去年達到的 740 億美元對美商品貿易順差。與此同時,順差累積的另一面是台灣對美國證券的大規模投資。
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年度統計,台灣持有的美債和其他證券總額接近 8,000 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台灣本身的 GDP 規模。
台幣強漲 凸顯美國政策上的「數學問題」
另一方面,薩默斯認為台幣近期飆升,凸顯了川普政府尚未解決的一個關鍵挑戰:可能面臨資本流入減少的風險。
台灣是美國金融資產主要投資者之一,本周一 (5 日) 台幣創下 1988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背後原因尚不完全明朗。但市場參與者表示,部分原因是預期當局將允許新台幣升值,以助於與川普總統達成貿易協議。台灣是川普誓言要縮減的美國十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之一。
薩默斯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台灣的情況預示著美國在資本流入和貿易逆差方面面臨著更廣泛的挑戰。
他強調,「外國資本流入,我們不可能真正解決貿易逆差問題。——這僅僅是算術問題。」
經濟理論認為,貿易逆差通常由資本帳戶盈餘進行平衡。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從海外淨吸引投資組合約 1.1 兆美元,這一數字與美國 2023 年約 1.2 兆美元的全年商品貿易逆差基本打平。
目前身為哈佛大學教授桑默斯指出,美國政府沒有意識到,他們對貿易逆差的反感和對資本流入的歡迎其實是自相矛盾的。
本周稍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核心角色,政府希望讓美國「對國際資本更具吸引力」。
桑默斯表示,「我還沒有聽到這位財政部長就這樣一個問題作出有深度的回應:如果正如他們反覆強調的,美國要減少貿易逆差,那如何獲得維持利率穩定所需的資本流入呢?」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