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周四 (3 日) 報導,荷蘭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 (ASML.US) 、歐洲航太巨擘空中巴士(Airbus) 與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Mistral AI 等超過 45 家歐洲企業,日前聯名致函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 (Ursula von der Leyen),呼籲延後《人工智慧法案》(AI Act) 規定的施行時間,理由是目前法規架構恐損及歐洲的創新動能與產業競爭力。
企業代表在信中表示:「若能延後法規實施,並承諾優先確保監管品質高於實施速度,將對全球創新者與投資人傳達歐洲重視簡化程序與提升競爭力的堅定訊號。」
業者要求推遲高風險與通用 AI 規範
這封公開信的聯署單位還包括賓士 (Mercedes-Benz)、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陽獅集團(Publicis)、Prosus、以及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 等歐洲重量級企業。這些公司要求歐盟延後兩類關鍵規定的實施時間:一是針對高風險 AI 系統,另一則是關於通用型 AI 模型的合規規範。
企業普遍批評歐盟執委會迄今仍未提出完整的執行細則,尤其是針對先進 AI 模型遵循規範的「實務守則」(code of practice) 遲遲未定,且初步草案內容過於嚴苛。該守則原定 5 月前完成,但目前進度仍落後,多家科技公司批評其內容超出法案本身授權範圍,恐形成新的行政負擔。
美國政府也曾於 4 月致函歐盟與部分成員國,呼籲歐方應撤回現行草案版本。
實務守則引發爭議 科技巨擘表達不滿
根據歐盟現行時間表,針對 OpenAI 的 ChatGPT 等最先進模型的規範將於 8 月生效。然而截至 7 月,負責訂定指引的工作小組仍在進行討論,成員包括 AI 開發者、學者與數位人權倡議者。
根據 AI 法案,開發商須公開模型訓練來源、遵循著作權法,並採取額外措施強化安全性與風險管理。部分敏感用途,例如在公共場所即時辨識個人,也將受到明確限制。
雖然「實務守則」本身屬自願性質,但其實為企業提供合規依據。若違反 AI 法案,企業將可能面臨年營收最高 7% 的罰款;針對 AI 模型開發者,則為 3%。
Meta(META.US) 全球事務主管 Joel Kaplan 曾在 2 月表示,該守則「不具可行性」,Meta 不會在現行版本下簽署。Alphabet(GOOGL.US) 旗下主管則在《Politico》受訪時也批評草案過度嚴格,特別是要求第三方模型測試與著作權保護等條款。
這封公開信由「歐盟 AI 冠軍倡議」(EU AI Champions Initiative) 發起,該組織由美國創投公司 General Catalyst 領導,後者深度投資歐洲新創。歐洲兩大科技企業 SAP(SAP.US) 與 Spotify(SPOT.US) 也是倡議成員,但並未出現在本次信函的聯署名單中。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