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隆周刊》報導指出,股市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一個主要假設:關稅不會引發過高的通膨。
標普 500 指數今年來已上漲逾 10%,多次創下歷史新高,這股強勁的漲勢不僅僅是基於企業財報的樂觀展望或聯準會降息的預期,更深層次的驅動力來自一個關鍵假設:關稅所引發的通膨將是短暫且可控的。
然而,這場押注並非沒有風險,歷史的教訓提醒我們,市場與聯準會過去都曾低估通膨的持續性。
回顧 2021 年,市場普遍認為疫情後的通膨只是暫時現象,但 2022 年物價的加速上漲,迫使聯準會採取激進升息,最終導致標普 500 指數全年下跌 25%。現在,市場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通膨率仍高於聯準會 2% 的目標。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7 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年增 2.9%,顯示物價壓力依然存在。
儘管如此,市場的樂觀情緒並非空穴來風。其核心邏輯是,關稅只會帶來一次性的商品成本和消費者價格上漲。一旦價格基數抬高,2026 年的年增幅將會自然放緩。
Wolfe Research 首席投資策略師 Chris Senyek 甚至提出「3% 會成為新的 2% 嗎?」的觀點,認為若當前通膨率維持在 3% 左右,由於基數效應,明年通膨率回歸 2% 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外,租金和房價的疲軟趨勢也為通膨降溫提供了有力支撐。Zillow 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美國平均租金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房價漲幅也放緩至低個位數。由於房屋在美國整體物價指數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房價的溫和走勢將有效抑制整體通膨。
市場普遍認為,租金和房價的持續疲軟將遠遠抵銷關稅對商品價格的衝擊,後者更像是一次性而非永久性的改變。
如果通膨真的只是暫時的,那麼聯準會在 9 月之後進一步降息的決策將變得更加順理成章。雖然下個月的降息已成定局,但聯邦基金期貨市場認為,9 月後繼續降息的可能性要高於暫停。
Gabelli 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 John Belton 指出:「9 月之後,利率的走勢大概率會偏向下調,但節奏仍然極不確定。」
除了利率決策,關稅影響的趨緩也將有助於企業維持利潤率。由於明年的產品成本將與 2025 年較高的基數進行比較,成本上漲幅度將會減小。儘管企業可能不會大幅提高價格,但分析師預計許多公司的毛利率將在今年後趨於穩定。
以 elf Beauty 為例,儘管其第二季毛利率年減至 69.1%,但 FactSet 預測這一比率將在 2026 年升至 69.4%,意味著只要銷售額持續成長,獲利也有望隨之增長。
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關稅引發的通膨可能並非一次性的。如果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高通膨,可能會在價格大幅上漲前加速購買商品和服務,這種行為反而會帶來持續性的通膨。
持續的通膨壓力可能會改變聯準會的利率路徑,令短期投資人感到失望。如果聯準會無法在第四季再次降息,交易員可能會選擇拋售股票獲利,給市場帶來壓力。但若明年通膨依然相對溫和,任何下跌都可能比較有限,投資人最終會重新相信聯準會將再次降息,從而支持經濟持續擴張和企業獲利成長。
《巴隆周刊》指出,目前股市的持續上漲,是建立在通膨不會長期維持在高水平的信念之上。只要沒有明確證據顯示通膨會持續惡化,這股漲勢可能還會繼續。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