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白銀市場今 (1) 日迎來歷史性時刻,現貨白銀(XAGUSDOZ) 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突破每盎司 40 美元關鍵心理關口,創下 2011 年以來新高。
截至台灣時間今日 13 時 57 分,現貨白銀報每盎司 40.5 美元,單日漲幅達 2.03%,年內累積漲幅突破 40% 大關,這一漲勢帶動貴金屬類股整體走強,現貨黃金同步刷新四個月高點至每盎司 3485.89 美元,鉑金與鈀金亦呈現連動上漲態勢。
分析師指出,此輪貴金屬飆漲的核心動能源自聯準會 (Fed) 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隨著美國通膨數據持續回落,交易員對 9 月 Fed 會議降息押注機率升至 92%,利率期貨市場顯示今年恐有 100 個基點的寬鬆空間。
花旗集團大宗商品研究主管 Ed Morse 說:「實質利率下行直接降低持有無息資產的機會成本,加上周五非農就業報告恐強化鴿派立場,資金正加速配置貴金屬避險。」
地緣政治風險與產業政策形成雙重催化。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提案擬將白銀列入 2025 年「關鍵礦產清單」,該名錄此前包含鋰、稀土等戰略物資。
根據《聯邦公報》公報的 30 天評議程序,若最終認定白銀屬經濟安全關鍵資源,恐觸發川普時期「232 條款」框架下的進口限制措施。
花旗出具研究報告示警,美國 64% 的白銀依賴進口,潛在 50% 的關稅將徹底改變全球供應鏈格局,紐約 COMEX 期貨市場已出現明顯的跨市套利機會。
供需基本面支撐力度空前。根據國際白銀協會 (The Silver Institute) 數據,受太陽能產業擴張推動,全球白銀連 5 年供給缺口持續擴大,今年電子零件和新能源應用需求預計成長 8.7%。
資金流向也印證市場熱度,白銀 ETF 持倉量實現 2020 年以來最長成長周期,8 月單月流入規模達 12.4 億美元。根據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數據,可交割庫存較今年初銳減 37%,現貨升水幅度擴大至每盎司 1.2 美元。
機構普遍看漲白銀後市,花旗將未來 6 至 12 個月目標價維持在 43 美元,高盛將目標區間上調至 38-45 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銀比維持在 8.6:1 的歷史低點區間,分析師提示若工業屬性進一步凸顯,白銀有望開啟獨立於黃金的上漲行情。
隨著 Fed 貨幣政策會議召開在即,這場由宏觀流動性、產業轉型與地緣博弈共同驅動的白銀牛市,正吸引全球投資人重新評估貴金屬的戰略配置價值。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