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全球對人工智慧(AI)晶片需求的爆炸性增長,以輝達 (NVDA.US) 、超微半導體 (AMD.US) 和博通 (AVGO.US) 為代表的美國三大晶片製造商,其股價自 2023 年以來漲勢驚人。這股 AI 狂潮不僅推高了企業估值,更透過股權激勵機制,讓員工收入大幅攀升,部分核心人才甚至因此迎來數百萬美元的驚人回報。這套緊密連結薪資與股權的激勵方案,已成為晶片巨頭們鞏固頂尖人才的「金手銬」。
根據《商業內幕》的採訪與薪酬平台 Levels.fyi 的數據分析,這三家晶片巨頭的員工薪資結構中,股權獎勵佔比極高。由於多數限制性股票單位(RSU)需分年解鎖(歸屬),員工必須長期留任才能兌現全部價值,這有效地將員工與公司的長期表現綁定。
Levels.fyi 的數據揭示了驚人的財富增長:例如,一名輝達員工在 2023 年獲得的價值 48.8 萬美元股票,現已增長至超過 220 萬美元;而一名博通員工當年的 6.6 萬美元 RSU,也飆升至約 26.5 萬美元。
此外,有博通員工透露,其 RSU 價值已高達年薪的 6 倍。總體來看,部分員工的股權獎勵價值自 2023 年入職以來,漲幅超過 300% 至 350%,使部分博通員工的 RSU 價值累積至數百萬美元,其中甚至有兩名員工各自表示其 RSU 價值超過 600 萬美元。
面對如此巨大的潛在收益,員工普遍陷入「中了大獎」的心態,使得離職成本變得異常高昂。
一位輝達員工坦言,他計劃等到股票完全歸屬後再離職,強調提前離開的「代價太高」,會損失在輝達應得的全部薪酬。另一位員工則指出,這份工作能為子女解決學貸問題,是放棄不得的理由。
這種「金手銬」效應極為強烈,員工形容 RSU 讓他們產生一種「再也找不到同樣高薪工作」的認知。一位前博通員工分享經歷,他去年被裁時失去了尚未歸屬的股票,估計如果他仍在職,這筆股票現在的價值可能高達約 300 萬美元,凸顯了早期離職的巨大財務損失。
業界分析師哈基姆・希布利(Hakim Shibli)指出,除了 Meta 之外,即使漲勢相對較弱的 AMD 的 AI 晶片製造商,在這兩年的表現都勝過其他科技巨頭。
輝達、AMD 和博通正延續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長期使用的股權留人策略,並且隨著 AI 晶片交易的激增,這三大巨頭的股權激勵政策正在進一步收緊,以確保核心技術人才的穩定性,持續在 AI 晶片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