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協周二 (28 日)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簽署《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3.0 版升級議定書》,標誌著中國與東協歷經 20 餘年經貿合作後,正式邁入「規則共建、領域拓新」的 3.0 時代,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注入強勁信心。
中國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現場解讀指出,議定書的簽署充分彰顯中國與東協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保護的共同立場,不僅是對雙方過去合作成果的昇華,更將為抵禦國際經貿挑戰、推動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東協—中國樣本」。
《彭博資訊》報導指出,該議定書涵蓋數位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 9 大新增領域,堪稱中國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的戰略勝利」,卡達半島電視台也引述專家觀點報導稱雙方藉此實現「規則互補、利益共享」的雙贏格局。
作為中國與東協間首個自由貿易協定,其升級歷程本身就是一部合作深化史。2002 年啟動談判,2010 年 1.0 版全面建成,2015 年完成 2.0 版升級,2022 年 11 月 3.0 版建設啟動,2025 年 5 月全面完成談判,如今正式簽署。
過去 20 多年,中國連 16 年穩居東協最大貿易夥伴,東協亦連 5 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方貿易額達 9823 億美元,較 2002 年自貿區建設初期增長 17 倍,今年前三季雙邊貿易額達 7767 億美元,年增 9.6%。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指出,相較於前兩版聚焦關稅削減與市場准入,3.0 版的核心突破在於「從量到質」的躍升。雙方首次系統納入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新增標準與技術法規合作、供應鏈互聯互通、中小微企業支持等 9 個章節,合作範疇從「貨物貿易」延伸至「規則共建」。
具體而言,雙方承諾不將環境標準作為貿易壁壘,鼓勵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標準互認,而在海關程序、衛生檢疫等環節深化便利化,降低跨境貿易成本。
中國商務部負責人指出,3.0 版不再侷限於「降稅」,而是透過規則協調為未來合作鋪路,中國總理李強也強調,雙方需「排除外部干擾,在相互倚重中捍衛正當權益,在深化合作中促進成長」。
東協國家領袖也高度評價,大馬總理安華稱其議定書為「開啟戰略夥伴關係新篇章的關鍵里程碑」,與會多個東協國家亦稱雙方關係已成為「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典範」。
國際觀察人士普遍認為,3.0 版的簽署恰逢全球經貿格局重塑之際。美國近期加徵「對等關稅」的單邊行動,促使東協與中國更緊密綁定。
彭博報導指出,協議透過降低綠色產品壁壘、促進標準對接,或助力中國新能源、數位經濟企業開拓東協市場,《外交家》雜誌則指出,隨著各國重構對美關係,東協與中國正強化以「去循環風險循環」,歐洲雜誌《現代外交》更將其定義為「面向數位與綠色時代的自貿協議」,認為其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為中國—東協經濟一體化注入新動能。
企業層面利多已開始顯現。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表示,3.0 版為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企業提供明確指引,「讓我們能更專注於業務拓展,無需擔憂政策不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許利平分析,升級後雙方在新興領域的合作將更深入。數位經濟的跨境數據流動規則、綠色經濟的新能源技術標準互認,都將直接惠及企業。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也說,3.0 版已超越傳統貿易框架,轉向「高精尖技術引領、產業深度整合」的新階段。未來,隨著議定書國內核准程序推進(預計明年生效),其紅利將外溢至 RCEP、APEC 等機制,為亞太經濟整合提供「東協—中國引擎」。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