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BC》周四 (6 日) 報導,英國《金融時報》(FT)日前引述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於「FT 未來 AI 高峰會」場邊訪談表示,中國將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勝出,引發廣泛關注。黃仁勳隨後透過官方 X 帳號發布聲明,語氣明顯轉為較溫和,強調美國仍須「加速向前」,以保持在 AI 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黃仁勳指出,美國必須贏得開發者的支持與採用,才能確保競爭力。他再度表達一貫立場:若希望持續站在 AI 戰線最前端,美方需讓全球開發者依賴輝達的領先 AI 晶片生態系。
中國市場封鎖使輝達面臨挑戰
《金融時報》報導指稱,黃仁勳先前直言,美國過度管制恐讓中國在 AI 競爭中占上風,尤其中國本土業者擁有較低能源成本與政府補貼等優勢。他警告,過度監管會拖慢西方國家在 AI 布局上前進的步伐。
然而,美國政府近年收緊晶片出口管制,使輝達在中國市場的出貨受限。黃仁勳曾積極向美方遊說,希望放寬限制,主張美國應透過供應 AI 晶片維繫技術主導地位。今年 7 月,他與美國總統川普在南韓會晤,華府當時同意讓輝達與超微 (AMD.US) 向中國銷售現有、符合限制規範的客製化 AI 晶片,並支付中國營收 15% 作為回饋。
不過,《華爾街日報》(WSJ) 報導,談判過程中仍遭部分政府高層強烈反對。最終,北京以國安審查為由,暫停輝達晶片進口,使輝達在中國市占降至「歸零」,能否重返市場仍未明朗。
能源成本與監管差距拉大競爭壓力
黃仁勳在《金融時報》訪談中表示,相較於美國與歐洲正加強 AI 相關法規,中國政府積極以補貼等方式降低 AI 運算能源成本,吸引更多本地開發者採用國產晶片並打造 AI 應用。他認為,過度懷疑與過度嚴格監管的政策讓西方國家在技術落地速度上相對遲滯。
他強調,AI 競賽並非靜止不動,美國若希望保持領先位置,必須透過更快速的創新與市場導向政策「全面加速」。
黃仁勳近期亦在南韓停留,與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場參與會議。外界高度期待兩國就晶片政策取得進展,但雙方並未給予讓步,貿易僵局與科技競爭關係維持緊張。
至於未來輝達在中國的策略,分析人士認為,北京可能以市場準入作為談判籌碼,迫使美國在半導體技術取得上釋出空間。面對持續變動的地緣與市場局勢,黃仁勳正重新調整優先事項,力求在全球 AI 競賽中維持輝達核心優勢。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