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上週在國會表示,假設中國武力攻擊台灣,可能構成日本的「生存威脅事態」,進而觸發東京的軍事回應。此言論打破了日本長期以來對台海議題的「戰略模糊」立場,引發中國強烈抗議,釀成一場外交風波。
根據《路透》報導,高市早苗的言論引發一名中國駐日外交官在社群平台上發表帶有威脅意味的貼文,同時,中國方面也正式向日本提出抗議,指責此舉是明目張膽地干涉中國內政。
高市早苗上週五在國會接受質詢,被問及有關「生存威脅事態」(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s)的定義時作出上述回應。該法律術語允許日本首相部署自衛隊。
對此,高市舉例稱,若中國試圖用戰艦和武力完全控制台灣,就可能構成這種事態。
她隨後補充,若中國攻擊為突破台海封鎖而派出的美國軍艦,東京也可能需要進行軍事干預,以保衛自身及其盟友。
台灣距離日本領土僅 110 多公里,周邊海域是日本賴以生存的重要貿易航道,日本同時也駐有規模最大的海外美軍。
為何這件事重要?
「生存危機情境」這一概念源自日本在 2015 年通過的安全法修訂案。當時這項法律擴大了日本自衛隊可動用武力的情況,使日本這個以「和平憲法」聞名的國家,能在特定情境下進行集體自衛,甚至可能在盟友遭受攻擊時參與軍事行動。
這項法律曾引起日本國內大規模抗議,因為它被視為日本戰後安全政策的重大轉變,打破了長期以來不參與海外戰鬥的原則。
高市早苗本身以「強硬民族主義」立場著稱。她不僅在國會發言中提及台灣可能引發日本軍事介入,還在 11 月首爾地區峰會上,公開與台灣代表會面,刺激了中國的敏感神經。
這起爭端可能使中日關係惡化。儘管兩國在近年曾努力改善關係,但圍繞台灣議題的戰略對立依然存在。
根據美國官員說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要求解放軍在 2027 年前「具備奪取台灣的能力」。但許多分析者認為,這更像是提升軍事備戰與士氣的指令,而非明確入侵時間表。
各方反應為何?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於週六(8 日)在社群平台 X 上分享了一篇關於高市早苗相關言論的新聞,並留言表示:「伸出頭來的髒頭必須被砍掉。」
日本方面則表示,該言論「極其不恰當」,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的貼文隨後已被刪除。
北京方面表示,高市早苗的言論嚴重違反兩國於 1972 年達成的協議精神。該協議中,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理解並尊重」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對於中國的抗議,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於週二(11 日)重申日本仍遵守 1972 年協議,並表示希望台灣問題能夠透過和平對話解決。
高市早苗則於週一(10 日)表示,她的發言是「假設性」情境,並將避免在國會中再次發表類似評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