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DRAM 記憶體短缺近期持續加劇,價格已經翻倍,甚至更高幅度上漲。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MS.US) 最新指出,即便大型廠商也難倖免,部分企業股票評等遭下調,其中戴爾因伺服器銷售龐大 (記憶體需求遠超普通設備),從「增持」大幅下調至「減持」;惠普、華碩等從「中性」調至「增持」,宏碁、仁寶等 OEM 股價目標普遍被下調約 20%。
蘋果則是唯一例外,大摩維持「增持」評等,主要因為蘋果提前大量備貨,並與鎧俠簽訂長期協議,加上供應鏈應對經驗,短期供應穩定性及產品漲價幅度有望可控。
目前,OEM 廠商多自行承擔部分 DRAM 成本,透過壓縮利潤率緩解壓力,側面反映危機嚴峻。
DRAM 短缺也波及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中國某手機大廠記憶體訂單被削減 30%-40%,行業格局生變,過去按季下單的模式失效,記憶體分配核心轉向三星、SK 海力士等供應商供貨能力。
輝達今年預計出貨 300 萬 - 400 萬顆 GPU,每顆搭載 80-140GB 高頻寬記憶體 (HBM),總容量相當於 2000 萬支手機記憶體,佔中國手機年出貨量十分之一,加劇短缺。
受此影響,中國手機廠商「記憶體軍備競賽」降溫,除 Redmi 等少數品牌外,24GB+1TB 配置基本消失,旗艦機型記憶體上限降至 16GB,廠商砍掉低利潤機型,集中資源於核心產品。
在此危機中,記憶體企業迎來機遇,三星、SK 海力士收縮傳統產品線,小米緊急採購中國記憶體,華為鎖定某國內領先記憶體設備商全部產能,A 股記憶體供應鏈主要由模組製造商 (龍科電子等)、晶片經銷商(香農半導體等) 及記憶體介面晶片商 (蒙太奇科技等) 主導。
市場預期 2026 年前記憶體價格將維持高檔,中國廠商庫存成獲利核心,例如龍科半導體今年第三季庫存達人民幣 85.17 億元,凸顯週期佈局,但中游模組廠商議價能力弱,若庫存集中於迭代快的低端產品,則可能面臨銷售放緩風險。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