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Fed 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最新撰文指出,聯準會主席鮑爾的盟友已為他鋪平了道路,讓他能夠在下個月會議上通過降息決定,即使此舉會招致多方反對。
蒂米羅斯指出,Fed 內部分歧程度超乎往常,加重鮑爾「一錘定音」的角色。為了應對這些巨大分歧,鮑爾可能會權衡兩種方案,每種方案都有其弊端。
第一種方案是按市場預期降息,並透過精心斡旋的會後聲明,暗示後續降息門檻更高。這種「先降息後暫停」的策略將重現 2019 年底的操作相似,當時連續三次降息也遭委員強力反對。
此舉仍可能引發反對任何降息的官員異議,但若近期美國經濟狀況持續,或許可以藉由凝聚「暫無必要再降息」的新共識,終結官員們公開分歧的鬧劇。
第二種方案是維持利率不變,延至明年 1 月再行評估,屆時官員將取得因聯邦政府停擺而中斷的更多就業與通膨數據。但此舉可能使聯準會內部存在公開分歧再延續 7 週,且新增數據未必能化解根本歧見。
蒂米羅斯指出,這道裂痕反映出美國經濟逆風交錯,令聯準會內部分歧程度創下鮑爾近 8 年任期的新高:就業成長趨於停滯,但通膨仍居高不下,帶有經濟學家所稱「停滯性通膨」的氣息。
由於勞動市場降溫但未崩潰,通膨既未加速也未明顯改善,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金上週受訪時直言,無論哪一方,「都很難宣稱已經勝出」。
而鮑爾的決策則取決於他認為哪種風險較大,以及若判斷失誤後哪種風險較難修復。
為防範就業市場疲軟的風險,聯準會上個月連續兩次降息,將利率降至 3.75% 至 4% 的區間,儘管通膨率已接近 3%,高於聯準會 2% 的目標。
若 12 月再度降息,將符合鮑爾 8 月所提出的路徑規畫:將利率推向更接近「中性水準」,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經濟活動。因關稅相關的通膨風險已趨緩,而勞動市場疲弱則成為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上週五表示,他仍認為「短期內仍有進一步調整空間,以使政策立場更接近中性區間」。他刻意選用的措辭,尤其是「短期內」,暗示降息是「後悔風險最低」的選項。
威廉斯強調,將通膨拉回 2%「至關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不能在此過程中對勞動市場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在他發言後,市場對 12 月降息的預期機率,已由 40% 翻升至約 70%。
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是鮑爾的盟友,但今年並無利率投票權。她 24 日受訪時表示,支持 12 月降息,因為她認為就業市場突然惡化的風險更高、也更難處理,遠甚於通膨再度升溫。
戴利指出,若關稅推動的成本上升加速或擴散至服務價格,「我們會看到並能提前因應,這不會像疫情期間那樣急劇飆升。」但對於勞動市場,她坦言「沒有那麼有把握能超前部署」,目前已相當脆弱,一旦裁員略有上升,可能會出現更大幅度的惡化。
蒂米羅斯認為,威廉斯與戴利的表態相當關鍵,因為在於此前一段時間,反對降息的官員一直主導公開輿論。
曾於 2015 至 2021 年間擔任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與鮑爾共事的羅伯特 · 卡普蘭(Robert Kaplan)認為,反對降息的一方並非全無道理。他指出,隨著利率接近中性,聯準會的選項呈現「不對稱性」:若經濟比預期疲弱,還有空間降息;但若通膨成為更大隱憂,過低的利率可能難以發揮足夠的抑制效果。
不過,現任高盛要職的卡普蘭也理解,一名傾向反對某項行動的官員,仍可能被說服轉而支持。他回憶,在自己任內,若只是與鮑爾存在輕微分歧,「只要可能,我都會選擇站在主席這一邊,因為我們沒有人聰明到能百分之百做出完美決策。」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