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 AI 熱潮核心的各大企業,已相互投資了數十億美元。這引發了部分人士質疑 AI 的循環融資模式是否具有永續性。
Joe 盧, CFA | 2025 年 10 月 26 日 美東時間
摘要
- 美國巨頭企業之間的循環融資正驅動 AI 產業的擴張,導致成長指標膨脹,但終端用戶需求卻沒有相應成長。
- 台灣的半導體與資料中心供應鏈雖從此資本中受益,但若美國 AI 投資放緩,將面臨重大風險。
- 龐大的 AI 基礎設施支出與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對美國和台灣的能源系統都構成壓力,壓縮了製造商的利潤。
- 台灣對少數幾家美國巨頭企業的出口依賴,造成了高度的集中度風險,即使是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也無法完全緩解。
- 對投資者而言,監控 AI 資本支出動能、台灣出口訂單及能源成本,是區分投機性過剩與可持續結構性增長的關鍵。
在「循環融資」結構的推動下,AI 正驅動著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週期之一;(全文未完)
完整全文請見鉅亨號專欄_(點此前往)
立即加入《Joe’s 華爾街脈動》LINE@官方帳號,獲得最新專欄資訊(點此加入)
關於《Joe’s 華爾街脈動》
鉅亨網特別邀請到擁有逾 22 年美國投資圈資歷、CFA 認證的機構操盤人 Joseph Lu 擔任專欄主筆。
Joe 為台裔美國人,曾管理超過百億美元規模的基金資產,並為總資產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多家頂級金融機構提供資產配置優化建議。
Joe 目前帶領著由美國頂尖大學教授與博士組成的精英團隊,透過獨家開發的 " 趨勢脈動 TrendFolios® 指標 ",為台灣投資人深度解析全球市場脈動,提供美股市場第一手專業觀點,協助投資人掌握先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