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W(09988.HK) -2.000 (-1.267%) 沽空 $46.33億; 比率 19.956% 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阿里正在AI to B(企業端)和AI to C(消費者端)兩大方向齊發力。在AI to B領域,做世界領先的全棧AI服務商,服務千行百業不斷增長的AI需求;在AI to C領域,基於性能領先的AI模型和阿里生態優勢,打造面向C端用戶的AI超級原生應用,推動AI從千行百業到人人可用。
基於AI模型和阿里生態優勢,旗下人工智能(AI)助手「千問APP」有望率先打造未來的AI生活入口。因此在AI to B加速增長的同時,做出全力入局AI to C的戰略決定。一方面,Qwen3-Max的模型智能水平及工具調用能力都已達到全球領先;另一方面,AI和阿里電商、地圖及本地生活等業務生態的協同是更大的想像力。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列出恒指成份股調整及權重變動與被動資金變化預測(表)
談及AI泡沫問題,吳泳銘表示,目前行業內不僅新的GPU基本上飽和,甚至是上一代或者是三年、五年前的前幾代的GPU都飽和。因此,未來三年之內不太可能出現人工智能泡沫。未來三年內,人工智能資源整體將持續供不應求。
今年2月,阿里宣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人民幣用於AI基礎設施建設。阿里巴巴管理層在電話會上表示,之前提到的3,800億元人民幣投資,考慮到客戶需求,可能規模偏小,因此不排除未來會進一步增投。公司將以比較積極的態度去投資AI基礎設施,滿足客戶的需求。
關於雲業務增長前景,吳泳銘回應稱,當前阿里雲客戶需求極為旺盛,阿里雲AI服務器上架節奏已嚴重跟不上訂單增長速度,在手積壓訂單數量持續擴大,未來業務增長潛力仍處於加速進程中。
相關內容《業績》阿里(09988.HK):過去四個季度AI+雲基礎設施資本開支達1,200億人民幣
在需求側方面,AI需求正全面滲透企業全業務環節。無論是產品研發、製造流程,還是終端客戶使用企業AI產品的日常場景,均對雲端算力存在顯著需求。而企業級付費需求正呈現大幅增長態勢,為阿里雲業務增長提供強勁動力。(ta/w)(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11-25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