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多家公司衝刺A+H雙重上市。其中,北京君正、潮宏基、華勤技術先後遞表港交所,千里科技、佳先股份則公告赴港上市。
此外,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邁瑞醫療已選定華泰證券、摩根大通負責處理香港IPO的準備工作,稍後可能會引入更多投行參與。
截至目前,A股已有100多家公司正處於赴港上市的不同階段,相關表格見文末。
格隆匯獲悉,9月15日,北京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君正”)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由國泰君安國際擔任保薦人。
北京君正2011年5月在創業板上市,證券代碼300223.SZ,截至今天收盤市值約389億元。
01
實控人為清華校友,專注於“計算+存儲+模擬”芯片領域
北京君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5年7月,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
截至2025年9月8日,北京君正的實際控制人為劉強、李傑,二人通過一致行動協議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公司13.68%的股份。
劉強和李傑關係密切,二人是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雙重校友。
劉強博士今年56歲,在公司擔任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博士先後獲得清華大學焊接工藝與設備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系統與架構博士學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李傑今年61歲,在公司任非執行董事。他先後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計算機軟件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李傑此前曾擔任華如科技(301302.SZ)的董事兼董事長。
此外,2021年,北京君正A股啟動非公開配售,虞仁榮通過旗下的紹興韋豪參與了配售,成為公司的股東。
虞仁榮也在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與實控人同樣是清華校友。他名下控制着兩家上市公司,即豪威集團(前稱韋爾股份,603501.SH)和新恆匯(301678.SZ)。
北京君正是一家“計算+存儲+模擬”芯片提供商,下游主要面向汽車電子、工業醫療、AIoT及智能安防等市場。
公司的經營模式為無晶圓廠模式,產品組合涵蓋三大產品線:計算芯片、存儲芯片及模擬芯片:
計算芯片,涵蓋三個子產品線:智能視覺SoC、嵌入式MPU及AI-MCU。應用於安防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眼鏡、掃地機器人、二維碼╱條形碼識別及人臉和指紋識別等領域。
存儲芯片,包括DRAM、SRAM、NOR Flash及NAND Flash,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及工業醫療。
模擬芯片,包括LED驅動芯片及Combo芯片,以應用於汽車電子、工業及智能家電。
02
業績連續兩年下滑,部分產品價格下降
北京君正處於半導體產業鏈,過去幾年的業績深受半導體週期的影響,收入有所波動。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報告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12億元、45.31億元、42.13億元、22.49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半導體行業於2022年進入低迷期,並持續至2024年第一季度。受此影響,北京君正2023年、2024年的收入有所下滑。
報告期內,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7.79億元、5.16億元、3.64億元、2.02億元。
按產品線來劃分,北京君正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計算芯片、存儲芯片及模擬芯片。
其中,存儲芯片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24年佔到公司收入的61.5%;計算芯片和模擬芯片分別佔比25.9%、11.2%。
報告期內,北京君正的毛利率分別為33.4%、35.5%、35.0%、34.2%。
2024年以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由於價格競爭加劇所致。
從產品的價格來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君正計算芯片的平均價格由的16.3元下降至10.9元,三年半下降了33%;存儲芯片的均價由7.1元下降至4.8元,降幅為32%。
從銷量來看,2023年存儲芯片的銷量明顯下滑,2024年有所回升。
半導體行業具有技術持續快速變革、產品及技術不斷升級、產品頻繁推陳出新以及技術標準逐步發展的特點。
截至2025年6月底,北京君正的研發團隊有760名工程師。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42億元、7.08億元、6.81億元、3.48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1.9%、15.6%、16.2%及15.5%。
招股書稱,北京君正的產品銷往亞洲、美洲及歐洲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下游客户。公司的客户為經銷商及直銷客户,主要包括電子元件製造商及銷售商。
招股書並未披露公司的主要客户,不過發哥通過其財報、投資者互動平台回覆觀察到,公司的下游客户包括360、華來、紫米、喬安等。
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及期望,北京君正保持了一定的存貨水平。
截至各報告期末,公司的存貨分別為23.04億元、24.05億元、26.72億元、27.73億元,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189天、294天、338天及331天,存貨週轉率面臨一定的壓力。
03
半導體週期波動明顯,未來增量來自AI
芯片的終端應用覆蓋汽車、工業、醫療和消費電子等廣泛領域,是整個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
AI大模型訓練進入千億參數時代,對PB級存儲容量、微秒級讀寫延遲的需求持續攀升,推動HBM、3D DRAM等高端產品加速放量。
在汽車行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正推動車載存儲需求從幾十GB向數百GB躍升,激光雷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等部件對高可靠性存儲的需求成新增長點。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機器視覺、邊緣計算節點的普及也讓工業級存儲產品的市場規模擴大。
在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向摺疊屏、AI手機升級帶動存儲容量從256Gb向1Tb跨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則催生對低功耗、小尺寸存儲芯片的穩定需求。
這些新興領域成為芯片產業的重要增長引擎,與現有領域的需求形成互補效應。
2020年至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顯著擴張。整體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約3562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515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9.7%。
當然,半導體行業依舊呈現週期性波動,並在2022年至2024年年初經歷了低迷期。
展望未來,市場預計持續擴張,到2029年將達到約9003億美元,2025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1.0%。
在全球芯片產業中,邏輯芯片包含計算芯片(如CPU)、控制邏輯芯片(如MCU)、接口邏輯芯片及可編程邏輯芯片,約佔總市場規模的39%。
作為實現各類計算任務的核心基礎,邏輯芯片從AI大模型訓練到數據中心的高效運算等應用場景皆不可或缺。
存儲芯片約佔總市場規模32%,用於數據存儲與讀取,隨着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無論是雲端存儲基礎設施或終端設備存儲方面,對存儲芯片的需求持續強勁。
邏輯芯片與存儲芯片二者共同推動着全球芯片產業前行。
存儲芯片可依據應用場景與技術特性分為利基型存儲和通用型存儲。
2024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達1747億美元,2020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8.4%。
未來五年,伴隨AI相關需求釋放、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等驅動因素,市場將持續擴容,預計2029年規模可達2408億美元,步入穩步增長新階段。
從競爭格局而言,2024年以收入計:
利基型DRAM: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六,於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中排名第一,並在全球車規級利基型DRAM供應商中排名第四。
SRAM: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二,於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中排名第一,並在全球車規級SRAM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NOR Flash: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七,於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中排名第三,並在全球車規級NOR Flash供應商中排名第四。
IP-Cam SoC:北京君正排名全球第三,並在全球電池類IP-Cam SoC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總體而言,北京君正所處的半導體行業受週期波動影響明顯,2023年至2024年收入出現下降。不過,未來隨着AI的發展,行業迎來新的增長動能。
公司能否抓住AI發展的機遇,實現穩健增長,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