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越來越火了,私募也將ETF作為重要配置工具。
據統計,年內共有135傢俬募旗下產品出現在ETF前十名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ETF份額超20億份。
知名私募大佬鄧曉峯管理的4只產品出現在博時國開ETF(159650)前十名持有人名單中。
曉峯1號睿遠證券投資基金、高毅曉峯鴻遠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各持有68.1萬份國開ETF,持倉市值均為7281.29萬元;高毅曉峯2號致信基金、中信信託銳進43期高毅曉峯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各持有67.2萬份國開ETF,持倉市值均為7185.06萬元。
此外,高毅曉峯2號致信基金持有市值超8億的華寶添益ETF(511990),作為現金管理。
私募大佬鄧曉峯的上半年持股動向也浮出水面。
截至6月30日,鄧曉峯管理的高毅曉峯2號基金二季度進入5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股市值約為67.68億元;曉峯鴻遠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二季度進入2家A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合計持股市值約為37.54億元。
具體來看,高毅曉峯2號基金二季度加倉紫金礦業、雲鋁股份、TCL科技、京東方A;對河鋼資源持股不變。
曉峯鴻遠集合資金信託二季度加倉紫金礦業、雲鋁股份。
這位投資老手歷來低調,甚少對外接受採訪,此前鄧曉峯有過部分投資經驗的分享。
在鄧曉峯看來:
1.評估一家公司的時候,首先看容量和空間,然後根據公司的業務特點,判斷公司的利潤率水平,接下來再進一步判斷公司的價值。本質上是兩個維度:一是從需求的維度去判斷,二是從競爭的維度去判斷。需求的維度決定了你的容量,天花板和空間;競爭的維度決定了你的盈利水平。
2.投資要有前瞻性,在一些重大變化的行業中,市場沒有真正看清楚方向、產業發展還沒有真正明晰的時候要有前瞻性判斷。因為中國市場空間很大,產業鏈非常豐富,但是投資者的共識卻很單調,市場經常會出現無效空間,這就需要專業機構用相對逆向的思維,努力去發現機會。
3.好的機會往往出現在一些產業發生重大變化和價值轉移的時候,或者新的產業在未來創造巨大的價值增量的時候。超額回報的來源,第一是跟上社會發展變遷,第二是找到變遷過程中的贏家。
4.市場是不斷進化的,無論多好的策略,一旦被其他投資經理所認識到,形成市場共識之後,往往就不能再繼續提供超額回報。
5.在二級市場,如果你認為這個產業的發展仍然有空間,贏家已經選出來了的話,不用擔心沒有投資機會。世界的發展永遠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發生,競爭也會變得越來越殘酷,持續成長的企業總會給你投資機會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準備好,對它商業的本質理解得夠不夠透徹,是否確定未來能真正地實現增長、帶來股東回報,當機會到來時,你能不能夠下決定?這是更有挑戰的地方。二級市場不要擔心買不到,只要擔心買貴了或是買錯了。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